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300|回复: 1
收起左侧

一声叹息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6-3-17 16:14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我们度尽的年岁,好像一声叹息。

    ——《圣经·诗篇90—9》

    窗外雨雪淅沥,在这萧瑟的冬夜,那些夭折的亲友形象又在台灯光晕之外的昏暗旮旯里渐渐飘浮起来,向我喋喋不休地倾诉衷肠,时而发出幽幽的叹息之声……

    我喜欢思索和讨论死亡话题,朋友们却总以为过于消极。其实花开总有花落时,死亡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。作为医生,我见过许多死亡,在心灵备受震撼之余就自然反思生命。事实上,不知死之悲,焉知生之欢?只有真实地意识到死亡的无法回避,才能真正珍惜我们的生命。

    生命,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。人自出生之日就开始走向死亡,从这个角度说,人生即是死亡的过程。此说看似悲观,但若换用逆向思维方式来考虑,正是死亡才使生命有了意义。

   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:人类只有三件事,这就是诞生、存在、死亡。诞生是在无知中发生的,死亡却会遭受无限的痛苦,而生存往往又被忘怀。

    有时候,人类确实需要悲剧才能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,从而珍惜活着的现实。

    思绪穿过时光隧道,回到遥远的岁月。

    当年我刚跨出校门,被分配到位于浙西南的龙泉县区卫生所工作。

    卫生所条件简陋,但住房宽敞,在百余米长的山坡上建有四幢七开间的砖瓦平房。这对于只有六个医护人员编制的单位来说,已经绰绰有余。因此,区委就搬迁到空余的那幢房屋里。

    自从区委的核心人物区委书记兼区长老崔、干事老李和秘书老张搬迁过来后,给卫生所增添了一份热闹。当时的卫生所食堂只管蒸饭,没有菜肴供应,蒸饭的米也得自己准备。每到餐前,食堂的公用厨房便是一番忙碌景象,大家轮流烧菜,相互品尝闲聊,倒也其乐融融。老崔乐天,老李沉稳,老张斯文,相处十分融洽。当时既无电视机更没有电脑,文化生活极端贫乏枯燥。夜晚我们就常在一起打牌,相处时间长了,彼此情感也日趋深厚。

   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就在一个暮春的清晨,老张走台阶时不慎踩空跌倒,头部受伤,当即不省人事。中午据护送去县医院的医生回来说,虽经全力抢救,但老张仍然深度昏迷。到傍晚时分又传来噩耗,老张竟已溘然去世!

    我无法相信昨晚还在谈笑风生年方四十的老张,今天就会真的永远离开我们。老张跌下的那台阶总共才二级,高度也只有四十公分左右而已!难怪前人说,砚台里也能溺死人。人的生命真如一株脆弱的芦苇!

    老子说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”。这种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“祸福相依”论,正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人生哲学观。
俞君,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,其父是驰名杭城的眼科专家。毕业后分配到龙泉,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数年以后,被上调到县医院担任眼科医师。
   
     俞君是个胸怀大志之人,我在县医院工作期间每次到其诊室,他不是诊治病人就是埋头读书,极少与人闲聊。他天资聪慧精通专业,能阅读英文、德文和日文等医学资料,但还不满意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,为此又孜孜不倦地听读英语磁带,可谓勤学不缀。

     八年后,俞君夫妇如愿调回杭州就职于省级医院,两年后又去了澳大利亚,事业更是搞得有声有色,博得当地医学界的交口赞誉,并且还发明了一种新的眼科手术器械,美国之音也对此进行过新闻转播。以后水到渠成,他们顺理成章又飞赴美国发展,正当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,却突然从美国传来俞君罹难车祸不幸身亡的消息!在朋友们的一片惊愕声中,刹那间,原先那种让众人仰慕的叱咤凤云的豪情,变成了壮志未酬身先亡的唏嘘感慨。

    至今我仍扼腕冥想,假如当年俞君不回杭州,或调回杭州不去澳大利亚,或最后留在澳洲不去美国,是否就能逃脱风华正茂之年死于非命的厄运呢?

    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:“生命是一团欲望”。欲望乃生命之本性,本来无可厚非。然而曾几何时,多少人却如飞蛾扑火般地将自己毁灭在这熊熊欲火之中?

    章某,是我的高中同窗,印象中他那红润的脸上总是带着几分腼腆的笑容。他性格温和,禀赋聪明,成绩名列前茅。自从那年毕业离校后,同学们如作鸟兽散地各奔前程,彼此就失去了联系。

    再次遇见章,是十几年后的秋季,那天上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过道里我们不期邂逅,老同学多年不见,自然十分亲热,只见他衣服胸前挂着浙江医科大学的红校徽,原来已经担任该医院的总务科科长之职。还记得章热情地说,以后到医院办事可以找他帮忙云云。

    谁会料到,几个月后的某夜,章某突然从医院住院部的顶楼上跳楼自杀身亡,据说是因为贪污公款事发。那天的相遇,竟然成了他死前和我最后的一次见面。

    我揣摩着他当时登上顶楼的绝望心情和赴死决心,疑惑着他起身跃出后的短暂坠落过程中,是否有过后悔的闪念?我不知道他罪行的严重程度,但即使罪该一死,也无权如此仓促地结束自己30多岁的生命!死亡解脱了他自己,却把痛苦留给了家人亲友。
看似平静的生活,其实处处潜流暗涌。

    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,但金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。

    日月如梭,多少年过去了,但光阴的流逝无法冲淡我对好友朱君的怀念。

    从龙泉调回杭州,是我生平最快乐的时光。我回到久违的西子湖畔和父母身旁,意气风发踌躇满志,对命运充满感恩之情。作为同事,朱君就在那年进入了我的生活圈子。

    新建的市中医院坐落在环境优雅的西湖风景区内。每当工作余暇,我们总爱骑着自行车转悠在山水之间。朱君热心耿直,其妻温和贤淑,俩人同科工作,生活美满幸福。朱君的缺憾是患有慢性肝炎,私下曾向我袒露不能与妻白头偕老的忧虑,当时我却笑他杞人忧天。

    岂知,居然一语成鑯。

    几年后的某晚,朱君突发消化道大出血,被诊断为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胀破裂。虽经抢救脱险并做了手术,但健康自此每况愈下。以后我调离医院,彼此见面就更少了。

    最后一次见面,在我出国的前夕。那个盛夏的夜晚,我前往医院探望住院治疗的朱君。我们坐在三楼病房的阳台上,天很热,深邃的夜空繁星闪烁,墙上那盏壁灯散发着淡黄色的光芒,偶尔隐约传来附近街上卖西瓜摊贩的吆喝声,他向我微笑着说,这可能就是我们最后的见面了,从容的语调犹如凉风似地一直吹进我的心底,我默默凝视着他,只见他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深深的眷恋……

    不久,朱君去世,享年40余岁。

    “上帝将夭逝作为礼物献给最亲爱的人”,这是拜伦的诗句。然而对于外甥宏的死亡,这样的诗句又岂能安慰我们?宏的夭逝,是心里永远的悲痛。

    宏性格内向,尤其在见生人时,脸上常带着几分羞赧。18岁那年他爱上气功,从此勤练不缀。为了他练功过程中出现的偏差,我曾请著名气功师为其纠偏,并劝他不要过分痴迷气功。然而宏是那种性格温顺却又固执,属于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类人。
谁也想不到,我们出国前的交谈会是最后一次! 如今,在杭州半山公墓区内,离我父母葬地不远就是宏的坟茔。我呆立在宏的墓前,眼前不断浮现那些令人窒息的镜头:那年的冬天特别冷,西湖湖面上也结了薄冰。就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冰雪气候里,某晚,宏突然独自出走不知去向。家里人心急如焚四处寻觅,最后竟在宏经常去的西冷桥下打捞出他仍然保持着练功姿势的尸体!

    宏,我不知道你是练气功走火入魔,还是别的原因使你厌世轻生?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,我不忍再次埋怨你,但是,你真的没有理由未满22岁就离开我们啊!虽然你因为糊涂而离开人世,但在生命即将消逝的瞬间,我想,你肯定会因为离开人世而想起你的至亲至爱!

    每当想起宏,油然而生的苍凉感使我的心细碎般地疼痛。斯人已逝,情何以堪!

    张爱玲和三毛两位女作家的死亡,也让人关注。

    张爱玲心脏衰竭孤独死在美国洛杉矶公寓,后来公寓管理人员发现这位老太太多日没有出门,才通知警方。当警察打开她公寓门时,看见她身穿一身水红色的旗袍,侧身躺在一块精致的纯毛地毯上,那位警察说那是他看到过的最凄艳景象。当张爱玲《倾城之恋》里的人物还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脑海的时候,她自己却如一片火红的秋叶轻轻地飘落在地毯上,甚至没有人听到她发出的最后一声叹息。这样一幅生如春花之烂漫、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油画似的场景,真是余韵袅袅,震撼人心。

    三毛,在厕所里用一只长筒丝袜自缢身亡。

   我喜欢她俩的文笔。但是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,我更欣赏张爱玲的自然死亡,而不是三毛的自杀。活着,谁没有痛苦?所谓痛苦,就是忍受你不能忍受也不愿忍受的东西。这其实和客观环境的关系不大,主观的因素更为关键。

   此外,我也欣赏陆幼青对待死亡的态度。他把死亡看得很庄严,不渴望死亡也不惧怕死亡。当他看好了一块墓地并把它买下来以后,独自坐在墓园里点燃一支香烟,悠然憧憬着自己死后被埋葬在此的情景。他没有自杀,但拒绝无意义的治疗。直到最后,实在无法坚持写完《死亡日记》的时候,才要求医生给药延长一段生命。
人生自古谁无死,问题是应该死得有模有样,死得有尊严。

     生命的诞生大致相同,生命的逝去则各有各的方式。

    人的一生,匆匆忙忙,来来去去,成败得失,最后都得退出历史舞台。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或苦涩,生命终究将归于寂寥。面对死亡,名利权势不再璀璨夺目,能折射出永恒光芒的只有人类的爱。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,人类所珍惜的惟有生命,以及生命里那份唯一能温暖冷寂世界的真情。

     契诃夫说:“生命的实质似乎是绝望与惊骇”,而史铁生关于“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和悲壮”的见解,恰恰是对契诃夫名言最精辟的诠释。

   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永远的存在。加缪说,生活的最高哲学就是如何面对死亡。人类在潜意识里通过观看别人的死亡,瞻望自己未来的死亡,猜想自己最后的人生一幕。

     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曾经写下这样忧郁而富有哲理的诗句:

   “此刻有谁在这世上某处哭,/无缘无故在这世上哭,/在哭我。/ 此刻有谁夜间在某处笑,/无缘无故在夜间笑,/ 在笑我。/此刻有谁在这世上某处走,/无缘无故在世上走,/ 走向我。/ 此刻有谁在这世上死,/无缘无故在世上死,/望着我。”

     也许活着又痛苦着才是我们的宿命;也许生命不过是用来满足欲望的过程;也许生命只是一个空虚的轮回;也许生命仅仅只是一声叹息!
发表于 2006-3-17 16:18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叹息中我们慢慢长大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于我们|广告服务|免责声明|小黑屋|友情链接|Archiver|联系我们|手机版|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( 蜀ICP备05006459号 )

GMT+2, 2024-6-3 12:54 , Processed in 0.012736 second(s), 6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